②神经—体液调节途径(完善如下图解)
A.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、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
B.乙、丙、丁分别是下丘脑、大脑皮层、肾小管和集合管
C.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
D.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,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
【参考答案】D
解题技巧
血浆渗透压、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
血浆渗透压升高,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,二者呈正相关;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,使尿量减少,二者呈负相关。三者关系如图:
1.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
A.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垂体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B.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.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
D.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,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,尿量也就增加
2.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,功能受损,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(1.8%NaCl溶液)对患者进行治疗。其原理是
A.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
B.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C.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
D.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
3.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,因此,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和5%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方法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
A.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,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的尿量减少B.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,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,尿量增加C.注射生理盐水和5%葡萄糖溶液后,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
D.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,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
4.在自然灾害发生时,有人不幸长时间被困在缺少食物和水的恶劣环境中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
A.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,下丘脑对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B.内环境中缺水,引起相应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,下丘脑产生渴觉C.为维持血糖平衡,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,促进肾上腺和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
D.此状态下,人体与环境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物质和能量的交换
5.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,其中甲、乙、丙表示结构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
A.饮水不足、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
B.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,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
C.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,由结构乙释放,并随血液流向全身
D.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,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
6.饮水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时,抗利尿激素(ADH)分泌增加,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,机理如下图所示。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
A.ADH由垂体合成并释放到血液,运输至靶细胞B.结合ADH的受体促进①ATP水解过程,为M蛋白供能C.H2O通过③自由扩散过程,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(B侧)
D.M蛋白促进②胞吐过程,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
7.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人体在一次性大量饮水后,可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,导致水中毒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
A.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蛋白类激素
B.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水中毒
C.静脉滴注0.5%盐水液可迅速减轻细胞内水肿,改善症状
D.人体产生口渴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,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
8.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,请据图判断A、B、C依次为
A.抗利尿激素、渴觉中枢、肾小管
B.渴觉中枢、肾小管、抗利尿激素
C.抗利尿激素、肾小管、渴觉中枢
D.渴觉中枢、抗利尿激素、肾小管
9.尿量生成受机体调节的影响,请回答下列有关尿量生成的问题:
(1)某实验小组以家兔为实验材料,分别设置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注射等量乙醇溶液的实验组,结果发现实验组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多,其原因是一方面乙醇作用于_____________,抑制机体产生渴觉,另一方面乙醇能__________(填“促进”或“抑制”)抗利尿激素的分泌。
(2)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,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,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。若给家兔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,推测尿量的生成量将___________(填“增加”或“减少”)。
(3)婴儿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,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导致尿失禁,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10.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完成的,其中排尿反射受脊髓和大脑皮层共同控制。平时,膀胱逼尿肌舒张,尿道内括约肌收缩,使膀胱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。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,请分析回答:
(1)大量饮水后,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,导致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减少,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________,导致尿量增多。
(2)当尿液充盈到一定程度时,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兴奋,神经冲动沿着________(填图中字母)传入低级神经中枢,并进一步传至____________产生“尿意”。
(3)条件允许时,在神经调节下,逼尿肌收缩,内括约肌舒张,将尿液排出膀胱。尿液流经尿道时,刺激尿道内的感受器,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,直至尿液排空。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。
(4)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,但婴儿经常尿床,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
11.(2018·海南卷)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,会出现的现象是
A.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,尿量增加
B.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,尿量减少
C.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,尿量增加
D.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,尿量减少
12.(2018·全国Ⅰ卷)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,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,实验内容如下:
a.记录实验兔的尿量(单位:滴/分钟)。
b.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.5mL,记录尿量。
c.待尿量恢复后,耳缘静脉注射20%葡萄糖溶液15mL,记录尿量,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。
回答下列问题:
(1)该同学发现,与a相比,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,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。
(2)c处理后,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,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____。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,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____。
(3)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、尿量减少现象,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,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,从而引起尿量减少。
13.(2016·新课标Ⅲ卷)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,错误的是
A.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
B.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
C.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
D.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
3.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后,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,则下丘脑合成、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,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,使水重吸收减少,最终尿量增加,A错误;生理盐水和5%葡萄糖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,因此注射生理盐水和5%葡萄糖溶液后病人的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,C错误;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,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,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,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,导致尿量减少,B错误、D正确。*网
4.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被困在缺少水的恶劣环境中,导致机体内环境中缺水,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,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,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,同时促使下丘脑合成并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,该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,促进其细胞重吸收水,进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,A正确,B错误;被困在缺少食物的环境中,会引起血糖浓度降低,导致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,进而促进肝糖原分解,以维持血糖平衡,C错误;此状态下,人体能进行细胞呼吸,与环境之间有物质交换,D错误。
5.【答案】B
6.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据图分析,图中①表示ATP水解产生cAMP的过程;②表示M蛋白促进胞吐的过程;③表示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运输的过程。抗利尿激素(ADH)是由下丘脑合成与分泌的,A错误;结合ADH的受体促进①ATP水解过程,为M蛋白提供原料,B错误;H2O通过③协助扩散过程,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(B侧),C错误;据图分析可知,M蛋白促进②胞吐过程,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,D正确。
7.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、垂体释放的蛋白类激素,A错误。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水中毒,B错误。水肿为组织液增多,静脉滴注0.5%盐水会导致水肿,C错误。口渴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,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,D正确。
8.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血浆渗透压升高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,使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兴奋,产生口渴的感觉做出饮水动作,故C为渴觉中枢。同时,下丘脑刺激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,促进对水的重吸收,使尿量减少,故A为抗利尿激素,B为肾小管。综上分析,本题选C。
9.【答案】(1)大脑皮层 抑制
(2)神经递质 增加
(3)脊髓 脊髓从胸部折断,会使大脑皮层无法控制脊髓的活动,从而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
10.【答案】(1)下降 抗利尿激素 减弱
(2)a 大脑皮层
(3)反馈(正反馈)
(4)与成年人相比,婴儿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,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(低级中枢)的控制能力较弱
【解析】(1)大量饮水后,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,导致下丘脑产生、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,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,最终导致尿量增多。(2)据图分析,a为传入神经,当尿液充盈到一定程度时,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兴奋,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入低级神经中枢脊髓,并进一步传至大脑皮层产生“尿意”。(3)根据题意分析,条件允许时,在神经调节下,逼尿肌收缩,内括约肌舒张,将尿液排出膀肤尿液流经尿道时,刺激尿道内的感受器,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,直至尿液排空,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(正反馈)调节。(4)与成年人相比,婴儿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,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(低级中枢)的控制能力较弱,因此婴儿经常尿床。
11.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,会导致实验狗的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,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,尿量减少,B正确。
12.【答案】(1)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,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
(2)增加 葡萄糖
(3)下丘脑
【解析】(1)b中注射的是垂体提取液,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,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,从而导致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。(2)静脉注射20%葡萄糖溶液15mL,会使血浆的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血糖水平,过多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,导致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,同时会带走大量的水分,使得尿量增加。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,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,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。(3)实验兔出现腹泻会导致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丢失,使得血浆渗透压升高,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,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,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,引起尿量减少。
13.【答案】B